威客电竞威客电竞我们的文化几千年以来都可以说是一种‘知音’文化,历来都是知音者稀,但只要万中有个一,足矣!
任何事物都有始终,唯有热爱方可永恒。凭着这份坚守, 古琴制作艺术家、著名斫琴师 梵戈在制琴这条道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
我要做的,不是必须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而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尽最大可能发挥好自己在斫琴一事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我都在制作之道上寻找、确认自我,追求制作属于自己的琴器。但是近一两年,我开始尝试回头去复刻历史上的那些传世良琴。
从最初的学习模仿到后来的变化求新,梵戈说他现在要做的,是重新回到传统中汲取养分。 我从传统中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现在我还想回到传统中去。
这些年来,梵戈一直坚守初心,但他从不给自己下任何定义, 我不想把自己定义为某个派别,也并不想证明给谁看。我只是希望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能够留下接近于或者超越前人的琴器及传承。
去年开始,梵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复刻诸如九霄环佩、玉壶冰等系列老琴上。
为了更完美地复刻它们,光是前期准备工作就达几年之久。而在梵戈的定义里:复刻老琴从来不仅仅是追求皮壳外观的 形似 ,更重要的是他所追求的古琴的灵魂――声韵上的 神似 。
一张古琴制作,需要三百多道工序。仅仅是在木料的挑选上,都有着很大的学问。
如果这个木料本身品质很好,同时又是老木料,那当然是最好的。 但若想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无论是在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现代,还是在物资极度匮乏、交通不便的古代,都绝非易事。
一床真正意义上的良琴,首选取决于具有良好声学素质的材料,再加以制作者的妙手施为,最终方能得以成就,古人所谓良材即出良琴即为此意。但木材的新老,并不是良材的必要条件。
古琴料子大多取自于故旧房屋房梁这些建筑用材。这二十多年里,梵戈经常去往全国各地考察一些拆掉的老房子,遇到合适的木料梵戈就会把它们带回自己的工作室,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由于常年敲击木材听声辨料,梵戈右手的中、食指的关节都有点轻微的变形。
梵戈有一套自己的选料标准。很多人觉得 木纹直顺、无疤节、漂亮 就是好琴材的标准,但梵戈更在意木料的内在声学品质: 我看的其实是这个材料的素质,而不是它的外在颜值。但是卖木料的人往往不懂这个,他们往往是通过材料的颜值来区别材料的等级,甚至大多数制作者对如何选材也沿用了这种标准。
梵戈坚信每一床良琴都会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他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每张琴完成它的使命。这也是梵戈一贯以来的坚守。
其实每个制琴人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一定要能做出今天看来还不是那么老味的新琴、良琴,等它若干年以后进入到自己的黄金期,才有机会既充满活力、又老味盎然,与琴人相得益彰。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毕生追求。
正是大师们的这份初心和坚守,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了古琴文化。但随着古琴越来越热,这个圈子的内卷也日益严峻了起来。
就像现在的手办,开模开得超级精细,细节也做得越来越精美。他们就是要这种感觉,圈里部分人就是把琴当成一种‘高级玩具’来对待。
比起外行人追求古琴的外在颜值,更让梵戈觉得无奈的是,如今就连一些很懂古琴的行家也开始跟随起了这股一味追求古琴颜值的浪潮。
琴首先是用来弹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是否应该拒绝一床好看而不好听、不好弹的琴呢?琴的声音之美,很多人并不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但是好看是很直观的。如果一床良琴的标准沦为 颜值 当头,不能不说是古琴文化的一种悲哀。
这的确是古琴圈现有的一个风向,但他并不愿意迎合这种风向。 他们追求古琴的外在工艺细节远胜于追求琴的内在声音品质,无可厚非,市场有需求,必然就有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出现。但是我还是会坚持自己追求极致声音的初心。
如果单纯是为了琴的外观,找几个工艺美术师都可以做得很精致,但琴的灵魂是什么?我们今天这些漂亮的琴如果声音做得不够好,不能引人入道,仅以外观悦人,那么五十年、一百年以后,真的还能留存下来吗?以器载道不会成笑话吗?
或许是当下盛行的攀比之风,又或许是背后某种神秘力量的推动。梵戈也看不透,这股不良的风向究竟来自何处,何时又能结束。
空闲之余,梵戈还带了三个徒弟。对于收徒,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起潜力,他更在意的是这个人能不能弄明白自己学习斫琴的本心。
想要入这行,最难的一关不是掌握传统文化、学习工艺美术制作等。很多人最大的困境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心。
不只是古琴制作,梵戈对传统文化也颇有了解,两者相生相携。在过去,老师收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 问心 。
问心的意义,在于问己。自己做这些事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到底是为了传承?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名或利?如果仅仅是为了名利,那就不需要到我这里来。
任何决定都不是盲目选择的,一个决定的背后隐藏着太多代价,时间、金钱、体力、心智,甚至是痛苦。所以很多人都只是浅尝辄止后,便草草退场了。
梵戈也劝退过不少慕名而来想要登门拜师的人, 有的人只是好奇,根本不知道学习这门技艺有多艰苦。也偶尔有几个人说得很好听,但你一聊,很快就能发现他就是奔着赚快钱来的。靠斫琴赚钱不如去贩琴来得快,没必要学斫琴。
每个人的根器、心性甚至包括因教育基础而带来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个性化教学,目前都还在以教代学的阶段。 他们现在从早到晚、寸步不离地跟着梵戈。
技艺可以慢慢学,初心坚守起来却不容易。梵戈当初便是看中了他们的 本心 。
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可多得。这世间缺少的从来都不是好的木料,而是像梵戈这样执着一生的斫琴师。
只有在和优秀的斫琴师相遇的那一刻,好的木料才会被赋予生命,美妙的琴音尚可流芳千古。
当一个人的理念太过超前的时候,即便你是对的,大家也会认为你是疯子。无需理会、无需解释,一心耕耘,莫问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