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描写了木兰织布的场景。如今,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白营镇尧石得村,也有一批“织女”,她们靠织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这项手艺也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阳光明媚,春风柔和。2020年4月30日,记者在尧石得村东头一间厂房内看到,并排几台织布机上五颜六色的花线整齐划一,几名村民坐在织布机前,有节奏地踩动脚下的踏板,手中的梭子来回穿梭,花布从一双双巧手下延伸出来。该村支部书记马梅珍说,粗布以纯棉纱为原料,采用纯手工制作,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可变换出多种图案,织出的布透气性好,样式古朴大方,市面上一条这样的粗布床单可卖四五百元,根本不愁销路。
“年轻的时候织过布,懂一些技术,村里安排我在车间当技术员,我心里有些兴奋。”52岁的张雪莲停下手里的活儿微笑着说,“车间安排的都是留守妇女,织好一条床单能挣五六十块钱,这真是家门口就挣了钱。”
尧石得村位于白营镇最南部,长期以来村民的经济来源仅靠传统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低。2017年,村里成立了美雅农业有限公司和绿禾专业农业合作社。两家企业配有大型农耕机械,经营农副产品,承包市政工程等,是尧石得村的龙头企业。两家企业大力发展猪、牛等养殖业,扩大养殖规模,种植强筋小麦、大豆,发展林下经济。几年来,两家企业共流转土地约32公顷。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万元。位于村口的织布车间今年4月初由美雅农业有限公司,共投入15台织布机,建了两个车间,安排用工20余人,起步阶段预计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加两三万元。
尧石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还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企业与乡村共赢共享的美好愿景。
从一开始追求温饱到如今追求生活质量,该村群众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该村“两委”干部深知,既要发展经济,也要搞建设,这样才能两全其美。村干部拧成一股绳,一年时间就让村里变了样!
走进村里,记者看到,5个大小不一的新建仿古木质长廊引人注目。据悉,该村建设长廊花费30余万元,增加了观赏性和功能性。长廊采用木质结构,长10米到15米不等,宽3米,底部周边设有防腐木座椅,顶部封闭,可供市民休息、避雨。在村里,长廊已经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议事亭。“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加之新建了长廊,既挡雨又遮阳,不管啥天气,群众都能出门坐坐了。”村民尧万江乐呵呵地说。
土渣路硬化成柏油路,变成“舒心大道”;太阳能路灯,让村里夜间像白天一样亮堂;“厕所革命”让土茅房提档升级,带来文明新风;1000余平方米的绿化提质工程,让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保洁员每天打扫街道,整个大街干净靓丽;天然气安装工程正在进行中……漫步在村里的北大街、南大街,处处是温馨和谐的生产生活画面,群众三三两两坐在长廊里唠家常。在尧石得村,给人一种祥和的氛围。这个总人口为2331人的村子,在20多年里出了100多名大学生,有的考上了清华大学,有的考上了复旦大学,其中有两名博士、30余名硕士。周边村子的群众称尧石得村为“状元村”。从1995年开始,该村每年对考上大学的家庭颁发证书、牌匾。从中,我们看到了一股绵延不绝的文化脉络和良好的家风传承,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村里的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每周一、周四的夜课总是挤满群众。多年来,这些好传统让邻里之间和谐、村风文明。(安阳日报记者 张文红 郝亚伟)